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80|回复: 4

[其他] 如何通过语言学习了解外国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17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简介】胡文仲,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学》主编及《中国英语教学》双主编之一。


一、问:对于文化的重要性我们已经有些了解了,但是具体来说怎么着手学文化呢?

答:我们谈的学习文化是指和外语学习有关的那一部分,而不是泛泛地谈学文化。和英语结合的文化学习也有层次之分,有表层的,有中层的,还有深层的。表层的文化包括语言表达、手势身势、服饰穿戴、节日庆祝、礼仪习俗等比较表面的部分。一般来说,这些是人们首先观察到的,也是比较容易学到的部分。来到一个英语国家首先看到的就是这些表层的文化,我们会注意到当地人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我们不同,手势身势、姿态与我们两样,着装习惯和我们也有种种差异。等呆的时间长一些,我们还会发现他们的礼仪习俗有很多不同之处。即使我们不到这些国家,通过观看有关这些国家的音像材料我们也会注意到这些表层的文化。再深入一步,我们会接触到中层的文化,这就是社会组织和人际关系。比如,他们的家庭模式如何,是核心家庭还是三代同堂为主,家庭成员之间关系怎样,邻里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关系都是什么情形等等。这些不是我们在短时间内可以观察到的,只有深入到他们的文化中经过比较长时间的接触才能逐步了解。深层的文化指人们的信念、价值观念、审美观点、宗教信仰等。这些观念和看法都是一个人长期生活在一种文化中逐步获得的,是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耳濡目染一点一点积累形成的,父母和家庭的教育、学校教育和大众传媒等都会对此产生影响。这些文化观念一旦接受就会深藏于人们的意识之中,成为指导人们行动的指南。一般说来,这些不是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而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和细心的体会才能把握,但它们是了解一种文化的一把钥匙。一旦真正了解对方的信念和价值观,我们就可以解释对方的相当一部分行为模式和为人处事的原则。



二、问:从语言方面来说,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答:可以从词语的使用着手。首先,我们应该注意词语的文化内涵。什么是文化内涵呢?比如说,我们在汉语中使用“农民”这个词的时候,就是指农村在地里干活的人,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但是,英语中的peasant就不同了。peasant除了指地里干活的人之外,还常常含有狭隘、无知、粗鲁的意思,使用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这一层含义。相比之下,farmer在英语中是个中性词,没有贬义。又比如,“个人主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观念,主张把个人的独立、自由、平等等价值及权利放在第一位。个人主义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是与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相违背的。”这是第5版(2006年)的释义,与前几版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仍然可以看出这个词包含着明显的贬义。英语中的individualism却不同,权威的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对于individualism是这样定义的:1.the habit or principle of being independent and self reliant; 2. a social theory favouring the free action of individuals;   3.self centred feeling or conduct; egoism  只有第3个解释含贬义,其他两个词义都没有贬义。第1个词义完全是肯定的,强调的是独立和不依赖他人的习惯和原则。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对于individualism的释义则完全是正面的:1. the belief that the rights and freedom of individual people are the most important rights in society; 2. the behaviour or attitude of someone who does things in their own way without being influenced by other people.  individualism有时是富有个性、富有特点的意思,例如Because of the individualism of her work, I think we should accept her as a candidate(因为她的工作富有特色,我认为我们应该接受她为候选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英语和汉语中的一些“对应词”实际上是不对等的,我们应该注意它们在文化内涵方面的差异。

 楼主| 发表于 2016-6-17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问:汉语中的“龙”、“凤”是不是也属于那种文化内涵丰富的词?

答:对,在我们的古代传说中,龙是能兴云降雨的神异动物。在封建时代,龙是皇帝的象征。中华民族素以“龙的传人”自称。在汉语中“龙”通常用于褒义,例如龙飞凤舞、龙凤呈祥、龙盘虎踞、藏龙卧虎、生龙活虎等。



四、问:英语的dragon是不是也有它的文化内涵?

答:正是如此,但它的文化内涵与汉语中的“龙”很不一样。在西方神话传说中,dragon是一只巨大的蜥蜴,长着翅膀,身上有鳞,拖着一条长长的蛇尾,能够从嘴中喷火。所以,龙与dragon实际上不是同一种动物。在西方文化中,dragon通常代表罪恶、邪恶,令人感到恐惧,所以很早就被用来作为战争的旗帜。在英语中,She’s a bit of a dragon around this place是说此人飞扬跋扈、令人讨厌。我们在对外宣传中就要注意我们所说的“龙”并不等于英语的dragon,有时人们使用Chinese dragon以区别于西方神话中的dragon。“凤凰”在汉语中常常与太平相联系,而英语中phoenix却和再生、复活联系在一起,这与phoenix的一段西方神话故事有关。据说神话中的phoenix在临死前为自己筑了一个铺满香料的巢,在它唱完一支凄凉的挽歌后,用翅膀扇火,将自己烧为灰烬,然后又从灰烬中诞生一只新的phoenix,所以在英语中phoenix有复活、再生之意,而汉语的“凤凰”完全没有这层含义。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词的文化内涵常常与神话故事、历史典故、文学作品有关。



五、问:汉语中与数字相关的文化联想是不是我们所独有的?

答:不能说是独有的,但这确实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在汉语中“八”和“发”谐音,因此“八”被认为是个吉利的数字,而“四”和“死”谐音,所以有些人认为“四”是不吉利的数字。我们可以说这是数字文化,也可以说是数字迷信。在日语中8和4有类似汉语的联想,可能是受汉字的影响。但是,在英语中eight和four都没有这些内涵。在英语国家文化中,数字13被认为是不祥的,有些酒店没有13层,目的就是跳过这个数字,而我们对于数字13就不如西方国家那么忌讳。



六、问:在我们的文化中,“红”常常和幸福、吉庆、欢乐的事情联系在一起,但是,red在英语中好像没有类似的联想。是不是这样?

答:是的。在汉语文化中,包含“红”字的词语大多带着兴旺、发达、顺利、圆满、受欢迎等意义,例如红利、红运、分红、红榜、红包、开门红、满堂红、大红人、演红、走红、红得发紫、红极一时等。除了传统的吉祥喜庆的含义,“红”在近代又用来象征革命和革命斗争,如红旗、红军、红心、红五星、红领章、红袖章、红领巾、红色政权、红色根据地、红色娘子军等。
 楼主| 发表于 2016-6-17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七、问:除了词语的文化内涵,我们还需要注意什么呢?

答:在交际方式和文体风格方面,我们与西方国家也有许多差异。比如,一般来说,我们比较喜欢委婉的表达方式,喜欢先摆事实,再说观点或结论性的话,人们称之为归纳法,而英语国家的人比较喜欢先把观点摆出来,然后再提具体的论据或理由,人们称之为演绎法。这里没有优劣之分,只是习惯的不同。有的同学给国外大学写信申请奖学金,在信中先讲恭维对方的一席话,然后摆出自己在经济方面的具体困难,最后才提出申请奖学金。写信人以为这样委婉客气,其实,这并不是对方习惯的表达方式。我们如果注意,就会发现英语国家的信件有大致的模式,那就是比较直截了当,先提出自己的要求,然后申述原因,切忌写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我们如果给西方大学写信还是使用他们的模式比较好,这样交流起来更方便。当然,我们也不要绝对化,认为所有西方人交际都是同一个模式,其实有些人和我们的方式差不多。上面所说的只是一个总的趋势和倾向,具体到人则必须注意个体特点。



八、问:除了语言交际所涉及的文化,我们还应该注意学习什么呢?

答:我们知道交际也可以不通过语言,而是使用手势、眼神、面部表情、微笑、沉默、服饰等等表示。我们说“眉目传情”,就是指眼睛可以说话,可以表达丰富的情感。这些不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方式我们统称为非语言交际。问:可我们学的是语言,为什么要了解非语言交际呢?答:你说得很对。我们主要学的是语言,但同时也接触非语言交际,比如,在录像、电影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各个国家的人在眼神、手势等方面有什么不同,在阅读中我们也同样可以接触到与非语言交际有关的一些东西。如果和外教、外国朋友来往,我们就会更多地了解上面所提到的非语言交际的各种表达方式。



九、问:在时间概念方面,我们和英语国家的人有什么差异吗?

答:有一些。所谓“守时”是一个文化概念,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含义。

问:说好了9点开会,9点钟到场不就是守时吗?

答:是的,开会是这样,但有些活动就不同。比如,你接到一位美国朋友的邀请,请你在他家里吃饭,时间是晚上7点。你应该什么时间到他家呢?

问:提前10分钟到应该算尊重对方吧?

答:你的想法是很典型的中国人的想法。不少人认为提前到达是出于对主人的尊重,我也曾经这样想过。1979年我第一次出国,留学澳大利亚。我们那一批一共有9个人,当时由于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就曾经犯过一些类似的错误。州教育厅的一位工作人员对我们这第一批留学生非常友好,特意邀请我们到他的家里吃饭。出于对主人的尊重,我们提前约15分钟就到了他家,他打开门一看是我们,表情非常惊讶。他身上围着一个围裙,显然是在厨房做准备工作。和我们打招呼之后,他毫不掩饰他的不满,直接问我们Why did you all come so early?我们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不知道怎么回答,相当狼狈。这件事给我的印象很深,至今不忘。后来和澳大利亚人接触多了才知道原来到人家家里做客,一般地说,要晚到十分八分钟才合适。但如果是正式约见,情形又不同,约定几点就应该是几点,不能推迟到达。和教授面谈,一般是预约了时间,可以早到几分钟在外面等候,也可以准时到达。如果是年轻人的社交聚会,到达的时间就比较灵活,在规定时间之后10分钟或是20分钟到场都没有问题。所以,守时是一个富有文化信息的概念,与火车时刻表不是一回事。



十、问:我们的人际关系与英语国家的人际关系肯定有很多不同,在这方面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答:这里面有很多学问。我们以前谈的多是隐私问题,强调西方人注意隐私,我们不太注意,举例通常都是有关年龄、收入等,但我们的文化也在改变,现在对于这类问题也都当作隐私,一般人都会避免问这方面的问题。当然,在隐私方面还有许多其他表现方式,这里就不细谈。在人际关系方面,我们与英语国家确有许多差别,比如朋友关系。我们常常讲为朋友两肋插刀,讲的是亲密无间,朋友之间的关系越密切越好。我们对于朋友的期望值比较高,相互之间的义务也比较多。但是,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中,特别是在美国主流文化中,朋友虽有好朋友与一般朋友之分,可总的说来,他们对于朋友的期望值没有我们那么高。朋友之间虽然也帮忙,但是多数人希望双方的关系中不包含过多义务。因此,有的留学生在和美国朋友交往的时候有时会感到对方“不够意思”、“不讲义气”,其实,问题出在不同的期望值上,出在“朋友”的不同概念上。在家庭成员关系方面,我们与西方国家也有不少差异。总体上来讲,我们所说的家庭与英语国家所说的并不是同一个范围。在我国城市中,核心家庭占大部分,三代同堂的比例仍然占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在农村后者所占的比例更高一些。而在美国核心家庭占主导地位,一切都以核心家庭的两代人为转移,三代同堂的情况为数较少。此外还有其他形式的家庭,包括单亲家庭、同性恋家庭等。这些在报刊文章和小说中都有反映。一般来说,他们亲戚之间的关系没有我们那么密切,不像我们有那么多的义务。当然,我们的社会也在变化,亲戚关系也随之变化。
 楼主| 发表于 2016-6-17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问:人际关系方面的这些特点在人们交往之中有何反映?

答:我们刚才说过,一般说来,在英语国家,朋友之间的关系没有我们那么紧密,期望值不如我们那么高,这反映在许多人际交往的活动中,比如送礼。共同的一点是,送礼人都希望接受礼物的人能够喜欢自己所送的礼物,因此,在送礼时需要考虑送什么礼物最合适。但其中也有一些差异。我们的一般想法是礼物越贵重越显出关系的特殊,许多人认为送礼一定要“拿得出手”。在西方国家的文化中,送礼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是,朋友之间送礼并不一定讲究礼物的价值。我自己是研究跨文化交际的,但是,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有一年,一个相识多年的美国朋友来访,她带来的礼物使我大吃一惊。她带来的是一小包玉米豆。她说,这种玉米豆放在微波炉里几分钟就成了爆米花,超市里刚刚上市,是种新产品。我对她表示了谢意,但心里确实有些纳闷,我想,我们交往这么多年,你从美国来,却把一小包玉米豆当作礼物,这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呀。其实,问题就在于我们对送礼有不同的看法。在请客吃饭上,我们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习俗也有不少差别。我们一般都认为宴请越丰盛越显出朋友的交情深,因此,在饭馆点菜往往要点比较贵的,菜量要比较大,如果在家中请客也会做很多菜。但是,我们在西方朋友家里做客时情形就不同,菜肴的数量很有控制,如果客人全部吃完,主妇最高兴,她会认为客人很喜欢她做的菜。



十二、问:在师生关系方面,我们和西方国家有区别吗?

答:有。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能够看到的文献也不多。我曾经读到一位英国朋友的博士论文,她研究的题目是师生关系,而且是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研究这个问题。她在研究中发现,相比在英国,中国教师和研究生的关系更密切,私交更多一些。她调查的一个问题是:“如果你的导师个人生活方面有了困难,你是否主动给予帮助?”英国研究生的答案大多是不主动帮助,中国研究生的回答则相反,两者的态度很不一样。



十三、问:人际关系是否和人们的价值观有关系?

答:应该说有关系。在英语国家,个体主义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也是按照个体主义的原则办事。个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在英语中都是individualism,我之所以使用“个体主义”是为了避免“个人主义”这个词在汉语中所包含的贬义。个体主义的一个原则是独立行事,我行我素,个人的自由放在首位。前面我们所说的在交友中不愿意承担过多义务,不受到太多牵制,希望双方都比较自由,这和个体主义就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如何处理朋友关系和他们的个体主义价值观有着直接的联系,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十四、问:亲戚关系比较疏远是不是也和他们的个体主义有关?

答:对。在处理亲戚关系时,英语国家的人们也是希望关系越简单越好,除了核心家庭和自己的父母,其他亲戚关系相对说来都不那么重要。问:他们的价值观在文学作品中有体现吗?答:当然有,而且很多。在Jack London的Martin Eden,或是在Hemingway的The Old Man and the Sea中,我们可以比较集中地读到主人公自我奋斗的精神,个体主义在这两本小说中都有很好的体现。事实上,在文学作品中,人们价值观念的方方面面都有体现,需要我们细心体味。在下一章我们还要专门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楼主| 发表于 2016-6-17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五、问:就我们这些学生来说,是不是主要还得通过阅读语言材料接触英语国家的文化?

答:是的。这是一个很主要的途径。我们在前面一段谈的主要是文化学习的内容,包括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社会组织和人际关系以及价值观等,下面再来谈谈文化学习的途径。我们在国内学英语,阅读是最重要的吸收知识和语言的途径,也是我们获取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阅读材料包括精读课文、泛读材料和课外阅读等,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文学作品,这些材料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此外,我们还会接触到对话、听力材料等。这些材料里面也有丰富的文化内容,我们如果细心就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这里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郑树棠教授主编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泛读教程I中有一篇课文是When Two Hands Meet,讲的是握手,我们可以把这篇泛读课文看作是一篇普通的课文,从中学到词汇和语法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等等,而从文化的角度来读这篇课文,则可以学到很多文化知识。课文从握手的起源讲到各种各样的握手,以及握手的不同含义等等。讲到握手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意义,这一段特别有意思。对于商人来说,握手可以表示信任:That meaning of trust has survived to this day. People in business often nail down agreements simply by declaring.“Let’s shake on it” 对于政治家和政客来说,握手可以表示和选民的密切关系:To American politicians, the handshake has long been a way of conveying intimacy with the voters。课文还指出,握手还可以表示尊敬,20年前女性若主动伸手和别人握手会被认为是不合时宜的举动,但在今天,女性握手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情了。不仅如此,对于女性来说,握手还表示她和男同事处于平等的地位。课文里是这样描述的:For women in the business world, the handshake is powerful. Twenty years ago a woman who offered to shake hands with men was usually viewed as too forward. Now it is quite natural for women to shake hands. One woman told me, “Shaking hands is a way to show my male colleagues that I’m on the same footing.”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习俗和看法也在改变。《新视野大学英语》中的Gestures Speak、Body Language等都是专门介绍非语言交际的课文,从中可以学到有关姿势、手势、服饰的文化知识。在听说教程中有一个专栏专门讨论文化,称为Culture Notes,从文化的角度说明如何致谢、如何道歉、如何表示同情、如何提供帮助、如何表示良好祝愿等等,其中既介绍了文化习俗,也讲解了在这些情况下应该使用什么样的说法。仔细阅读这些Culture Notes有助于增加我们对跨文化交际的了解,也可以学到许多英语中有用的表达方式。这类的课文和注释比较直接明了,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但是,有的课文或阅读材料虽然包含文化信息,但它是以十分含蓄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如何不仔细阅读,不一定能够发现。《新视野大学英语》泛读教程I中有一篇课文,题目是Two Paper Angels,表面上是讲主人公的朋友Dolores邀请她和她的孩子一起过圣诞节的故事,深层的意思则是告诉人们应该如何面对不幸,如何乐观地生活,讲的是人生的一些道理。有关圣诞节的一些习俗在故事中也有所反映,但这些细节需要读者自己去仔细发掘。



十六、问:除了您提到的教材中的课文以外,还有其他材料可以提供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吗?

答:目前国内已经出版了不少有关跨文化交际的专门书籍,有的介绍跨文化交际学这门学问,有的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有的侧重于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从中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需要的书籍阅读,这对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技能会有所帮助。再一个途径是,通过和其他国家的人接触,学习他们的文化,这也是十分重要的。当然,同学们目前还没有很多这样的机会,但是如果你的周围有留学生或者外国教师,与他们接触的过程中可以注意观察他们的讲话方式、待人处事的特点、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等等,这种学习是其他方式所不能替代的。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许多有关跨文化交际的具体知识是通过实地观察学到的,例如前面提到被朋友邀请吃饭提前到达引起朋友不悦,使得我对于这方面的礼仪和习俗特别注意,从中受益良多。我在澳大利亚有一位作家朋友,叫Patrick White,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般人都认为他的脾气有些怪,不好相处,实际上,他是个非常细心的人。有一次,他邀请我和我夫人吃饭。他事先给我打电话,告诉我一起吃饭的还有哪些人,其中特别提到在他邀请的客人中有一位得了癌症,刚刚动过手术,他提醒我们在饭桌上最好不要提癌症这件事。结果在整个吃饭的过程中,什么都谈,就是不谈这位客人的病,气氛十分愉快,宴请很成功。我从中学到一点,就是在邀请客人时要注意一些细节,例如,如果有些话题在餐桌上不宜谈及,可以事先告诉对方,在礼仪上这是容许的,这样做会使得聚会更融洽。另外,在参加社交聚会时,若是需要提前离开,如何告别,这也是我从观察中学到的。我注意到,如果聚会上有很多人,一位客人提前离开,他并不对所有的人都打招呼,通常只是向主人和自己身旁的其他客人告别就安静地离开,原则是尽量不打扰其他人。在这之后,我如果要提前离开一个聚会,就采取同样的办法,这就是从生活中、从实际接触中学习,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从我们的电视节目中也可以学到不少跨文化知识。例如,在迎接奥运的过程中,北京电视台推出了一套节目,叫“福娃英语”,在会话部分之后,有一个专门介绍文化的部分,叫Cultural Corner,每次只讲两三分钟,内容都很具体,像如何在餐馆点菜、如何付款、如何叫出租汽车、如何向陌生人提供帮助等等,都是一些很有意思的题目。看这些节目对于提高跨文化意识也会有帮助。今年6月份,北京电视台有关奥运火炬传递的一个节目中,美国演员曹操在节目中有一段话讲得不错,大意是说不同国籍的人在交际中常常想对方和自己的文化有多么不同,琢磨怎么应对。其实,人和人总的来说是一样的,在许多方面有共同之处,只要语言问题解决,都是可以交流的。他可能把问题说得简单了一些,但是,他所讲的精神主旨无疑是正确的,既要了解文化差异,又要认识到人们有许多共性的东西,这是我们能够友好相处的一个基础。不要只强调文化差异,而忘记人们在许多基本方面有着共同的愿望和要求。总之,我们只要用心就会发现随时随地我们都能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小结结合英语学习文化有层次之分,有表层的、中层的和深层的。表层的文化包括语言表达、手势身势、服饰穿戴、节日庆祝、礼仪习俗等;中层的文化包括社会组织和人际关系;深层的文化指人们的信念、价值观念、审美观点、宗教信仰等。这些都是我们在英语学习时需要注意的文化知识。从语言方面来说,首先应该注意词的文化内涵、交际方式和文体风格等。其次,需要注意了解非语言交际,包括手势、眼神、面部表情、微笑、沉默、服饰等等。在人际关系方面,我们与英语国家有许多差别,如朋友关系、亲戚关系等。价值观属于比较深层的文化,需要细心的长期的观察才能有所体会。吸收文化知识的途径包括阅读、听说等课程。此外,还可以阅读有关跨文化交际的专门书籍。在和外国人的实际接触过程中也可以学习他们的文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虎纹猫家园

GMT+8, 2024-4-28 15:03 , Processed in 0.02014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