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616|回复: 8

[EN] 我们为什么要学英语?因为中国信息污染太严重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20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雷斯林 公众号:为你写一个故事 / raistlin2017
有人看了我昨天的文章,以为我是支持花千芳的,也觉得中国人不需要学英语。
当然不是。
今天主要从为什么要学英语的角度大概说一说。
先是前情提要:
前天微博上发生了一场争执。
一边是王思聪,没什么好介绍的了。
一边是中国网络正能量写手花千芳,可能不少人不知道他是谁,截取一段资料在下面:
起因是花千芳发了一条微博,讲述英语学习其实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如果要减负,应该从不让孩子学英语开始。
英国留学毕业回来,英语很好并且热爱喷人的王思聪看不下去了,喷道:
当然花千芳也不甘示弱,回敬回来,王思聪再骂回去:
往后就是单纯的针对对方的人生攻击,我就不在这里摘录了。
王思聪的第一条回复,我理解他的意思是出过一次国就知道学英语有没有用了,但他一出口就成了“没出过国的都是沙雕”——要知道我国只有10%的人拥有护照,所以他这一句话,直接把绝大多数人都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虽然他自己可能不在乎,但这样很容易让人因为这句话而讨厌他,继而因为讨厌他,所以不认同他支持的观点,最后得出“英语无用”的结论。
所以我想回复几句,说说我们为什么要学英语。
我学英语是不是因为崇洋媚外想移民,不是因为英语可以让我获得更高的收入,也不是因为觉得会英语比不会的人更高级,甚至不是为了出国玩更方便。
纯粹是因为现在中文世界的信息污染,实在太厉害了。
其实全世界都存在信息污染,但中文世界信息污染严重的一大原因,是我们和世界不是连通的,事实上我们得到的信息是二手的,是经过一遍审查再让我们看到的。
我们的互联网如此,我们的电影如此,我们的书籍也是如此。
比如说如果不会英语,你首先要面对的是中文互联网中大批量的信息错误。
就拿最近的新西兰枪击案来说吧,3月15日,举世震惊的新西兰枪击案发生后,国内不少主流媒体的报道中不约而同地提到一点,注意是主流媒体。
在行凶过程中,枪手在腿上绑着很多本杂志。
继而很多媒体开始进行一些匪夷所思的猜测,说杂志中可能包含着行凶者的动机、信仰等,让很多国内的读者摸不着头脑。
实际上,magazine不仅仅是指杂志的意思,他还有另一个意思是“弹匣”,但是翻译成杂志这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意思就很是典型的信息错误了。
除了信息错误外,铺天盖地的谣言就更多了。
举个例子,当时这个文章刷屏,是不是很多人都觉得星巴克要完蛋了,喝星巴克会致癌?
但其实这是谣言,咖啡中的可能致癌物丙烯酰胺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早在2016年世卫组织就辟谣说咖啡不存在特别的致癌危险性了,也并不是什么丑闻。
还有,中文网络的谣言总是与NASA相关,比如NASA宣布:有13个星座那个就是“蛇夫座”。
最后,忍不住谣言的NASA分别在官方tumblr、twitter上对“重新定义星座”进行了辟谣。
NASA表示“我们研究的是天文学,不是占星术!”(“Here at NASA, we study astronomy, not astrology.”)
以及“你听说我们改变了星座?不是,我们只是做了计算。”
然而,这个在2016年已经被辟谣的谣言,今天在百度输入“十三星座”进行搜索,最前面的信息仍然还是谣言。
说实话,中文世界的信息污染,百度这个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恐怕难辞其咎。
据2018年百度年报:2018年百度营收突破千亿 手机百度app用户日活跃量1.5亿,仅仅是APP用户数量,还不包括对于百度搜索网页有使用习惯的用户,“百度一下”已经是很多人改不掉的口头禅。
新闻研究室的方可成在《搜索引擎百度已死》中就说过:
”最近半年使用过百度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一个现象:你在第一页看到的搜索结果,基本上有一半以上会指向百度自家产品,尤其频繁出现的是“百家号”。
百家号是百度的自媒体平台,刚推出的时候曾经主打过优质作者和高品质内容,后来几经调整,现在成了一个以营销号为主体的内容平台——内容包罗万象,数量很大,质量堪忧。
随手举一个例子。昨天有朋友在微信上给我发来一篇百家号的文章,问我是真是假——
该文声称,美国中情局承认本·拉登和911事件无关,向其家族致歉。我搜索发现,这样的惊天新闻,原来是来自专门生产讽刺性假新闻的洋葱新闻。
很明显,国内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它的重心已经不在搜索引擎上了,而是在营销工具上,这样的话,就注定了中文信息世界的乌烟瘴气。
比如这样的首页。
还有这样的。
以及这样的。
越是信息错综复杂真假难辨、逻辑链条不明晰的时代,就越需要能直接获取和处理信息、辨明是非的能力,学英语这件事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而如果我们真的像花千芳说的那样为了给孩子们“减负”而取消掉英语课程的话,我们所有的学科都可以被取消掉了。
我们的语言已经够日常交流用的了,那些散文文言文都可以取消掉了;数学只要学会加减乘除就好了,谁买菜的时候会使用log函数;音乐课美术课培养不出杰出的艺术家也可以取消掉了。
西方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权利的转移》一书中说道,在当今世界,起支配作用的权力正在悄然地发生着一场革命性的转移,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知识,知识代表着一种崭新的社会权力理论。
这本书中有一个例子,说在医生最辉煌的时期,他们牢牢把控医学知识,拉丁文的药方为这个行业提供了一种半公开半保密的密码,大多数病人都不知道其中写的是什么。
医学期刊和资料也仅限与专业读者,医学研讨会完全不对外开放。这些“白衣上帝”甚至可以决定医学院的课程设置,以及入学资格,医生的权利在不断扩张。
而如今,知识已不仅限于专业人士,普通人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很多知识,医生早被限制权力,走下神坛。

在《奇葩说 第五季》第十七期“你是否支持全人类一秒知识共享”中。
蔡康永提出过一个观点——宗教为什么要迫害科学,因为科学在跟宗教争夺解释世界的权利。
同样的,如果彻底取消英语教学,英语能力就只掌握在一小部分人手里,那么英语背后的世界解释权也不会在大多数人手里。
当精英们们像“白衣上帝”一样,把语言极其背后的媒体,书籍,报纸控制在在手中时,这个世界就已经不是一个多方博弈的状态,而是一个由一小撮人操控的世界。
因为知识,不仅仅是知识,它是一种资源垄断,更是一种权力。

发表于 2019-3-20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尤其在家园更是这样
发表于 2019-3-20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20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英语学不好,结果就会像人民日报海外版和澎湃新闻这种……

最近学不学英语的问题突然成了热门话题,不过媒体界英语不行的话,会出现很多问题
连最基本的新闻报道的原文都会误读,出现很搞笑的差错。
什么叫国际新闻小编啊!!(战术后仰)
人民日报海外版第一时间从新西兰发回的报道:
“新西兰枪击犯作案的时候腿上绑着一堆杂志……”
下面这是澎湃新闻的:
罪犯的腿上为什么要捆绑杂志呢?乍一看,老夫觉得他可能信仰某种邪教,认为杂志可以防弹,或者这货是个色情狂,腿上绑的是色情杂志。
翻看英文的原文,他腿上捆绑的是magazine,好像确实是杂志。
但是……
熟知英语或者对英语考试有过充分准备的人会知道这是对magazine的误译。Magazine有两种基本含义,其一是最常见、常用的“杂志”,其二便是“弹药夹”或“弹药库”,这一含义也被编纂者列入行业词典。此外还有一个含义:胶卷盒。随着胶卷及胶卷相机被淘汰出社会生活和消费市场,离大众视野越来越远,这层含义越来越鲜为人知,最多在上世纪的英文小说或陈旧报刊中看到。
追根溯源,“杂志”与“弹夹”在语源上并非毫不相干。据维基百科,magazine一词指集纳或贮存的地点,以写作出版物来说,它就是一个文章集汇。这解释了为何杂志与火药夹、炮弹夹、火器弹药夹以及法语中如百货店那样的零售店铺分享同一个词根。(At its root, the word “magazine” refers to a collection or storage location. In the case of written publication, it is a collection of written articles. This explains why magazine publications share the word root with gunpowder magazines, artillery magazines, firearms magazines, and, in French, retail stores such as department stores.)
与英文不同,法文中提到杂志通常使用的是journal。Magasin在法文中的首义是商铺,其次也有弹盒、军械库、(相机)片盒或暗盒的意思。
但英文维基百科在magazine这一词条中,magazine一词的首义就是“杂志”,从这一点看来,部分媒体第一翻译者的反应都属正常。毕竟在全世界普通人理解的生活中,在控枪严格的中国,magazine就是杂志,是人们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消费品。
英国人爱德华·凯夫(Edward Cave)于1731年最先把magazine一词用于出版物。据维基百科,爱德华·凯夫用“西尔维纳斯·厄本”(Sylvanus Urban)这一笔名编辑《绅士杂志》(The Gentleman's Magazine),他用magazine作为其出版物名称的一部分,就是借喻军火库的含义。(The Gentleman's Magazine, first published in 1731, was the first general-interest magazine. Edward Cave, who edited The Gentleman's Magazine under the pen name “ Sylvanus Urban”, was the first to use the term “magazine”, on the analogy of a military storehouse.)
照此说法,magazine一词与武器相关的历史比与杂志相关的历史更为长久。只是随着和平生活日久,人们忘却或淡化了它早期或其他的用法。

发表于 2019-3-20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放心,这根本不是英语好不好,只是机器翻译
发表于 2019-3-20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3-20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何况我只知道有机枪扫射杀人就行了,你腿上绑个弹匣或是绑个杂志关我吃瓜群众啥事情
发表于 2019-3-20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以前的计算机教材,TMD简直惨不忍睹
发表于 2019-3-20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腿上 杂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虎纹猫家园

GMT+8, 2024-3-28 23:48 , Processed in 0.03139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